1.为什么东亚人在速度滑冰上比欧美人厉害?是力量制胜还是技巧制胜?

2.中国选手短道速滑夺金是主场优势吗?

3.为什么短道速滑去青岛

为什么东亚人在速度滑冰上比欧美人厉害?是力量制胜还是技巧制胜?

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_2021年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

拜托速度滑冰东亚人不占优势!!!短道速滑才占优势!!给你讲讲两种运动了:

速度滑冰速度滑冰(speed skating)是一项比赛滑行速度的冰上体育运动,从事速滑运动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增强防寒能力,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速滑项目按照国际滑冰联盟的规则规定,分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和全能 4种,每种均分男历史

滑冰运动在世界上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人们,在冬季冰封的江河湖泊中以滑冰作为交通运输的手段。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为滑冰游戏 ,直到现代的速滑运动。滑冰运动的发展,从滑冰工具的改进上可以看得出来。从10世纪开始,出现用骨制的冰刀滑冰。到1250年左右,荷兰盛行钉在木板上的铁制冰刀,绑在鞋上,在冰面上滑行。17世纪,铁制冰刀有了改进,有人发明了管式铁制冰刀,使速滑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国际性速滑比赛,始于19世纪末。1889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第1届国际速滑比赛。参加国有荷兰、挪威等13个国家,并商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世界性比赛。1892年,正式成立了国际滑冰联盟,它负责组织比赛的项目有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并规定每年举行1次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1893年,举办了第1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1936年,举办了第1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1924年,第1次举行冬季奥运会,仅设男子速滑比赛项目;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滑比赛项目。国际速滑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速滑成绩的不断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前,挪威和芬兰的选手称雄,世称“北欧派”。在50年代,苏联速滑运动崛起,在第 7、第8、第9届冬季奥运会上苏联获得金牌最多,占绝对优势。到了60年代,挪威、瑞典和苏联的健儿互争短长。中国运动员王金玉和罗致焕曾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纪录,罗致焕并获得1枚世界锦标赛的金牌。70年代初,荷兰的A。申克曾多年保持世界纪录。进入80年代,第13届冬季奥运会标志着现代速滑水平已经很高,在男女9个项目的比赛中,有63人共打破106次奥运会纪录,打破1项世界纪录。欧美争夺激烈,过去威震冰坛的挪威和苏联的成绩下降,而美国的E·海登却独得5枚金牌,成为一时之雄。

中国的滑冰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出现了由滑雪发展而来的“冰嬉”。元代以后,“冰嬉”更为盛行,而且规模更大,明代有了关于“冰床、冰擦”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更设“技勇冰鞋营”,并有一套管理制度和训练方法,管理机构称为“冰处”。据《清文献通考》记载:速度滑冰“每年十月,各族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等项,每到冬至后,皇帝到瀛台等处看表演冰嬉。”

19世纪末,欧洲的滑冰运动传入中国,速滑运动逐渐成为北方人民群众所爱好的冬季运动项目,1935年,在北京举行过1次滑冰比赛。1943年2月,在延安举行的冰上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男、女 100米速滑以及各项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青少年参加速滑运动的人逐年增多,特别是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等城市的群众性冰上运动开展得很活跃。1953年2月, 在哈尔滨市举行了第1届全国冰上运动会,有6个单位参加了速滑比赛,创造了中国第 1批速滑纪录。1955年,在哈尔滨市举行了第2届全国冰上运动会,有 72人次打破了全国最高纪录。1959年,举行了第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同年,中国速滑运动员王金玉在苏联阿拉木图参加6国国际邀请赛中,获得男子全能冠军,并在5000米比赛中战胜世界纪录保持者苏联运动员希尔科夫。同年,在第53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中,杨菊成以42"4的成绩取得500米比赛的第2名(平第1名成绩)。1961年,在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上,刘凤荣获得全能第 4名;在男子锦标赛中,王金玉获得全能第8名,并在同年9国国际邀请赛中获得全能冠军。1962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王金玉和罗致焕分别获得全能第5名和第6名;王金玉并在1500米的比赛中获得第 3名;刘凤荣再次获得全能第 4名。在1963年世界男女锦标赛中,王金玉和罗致焕均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纪录,罗致焕在1500米比赛中以2'09"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创造该项锦标赛纪录;女运动员王淑媛获得1000米的第2名和全能第6名。1975年,在挪威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赵伟昌以40"93的成绩获得 500米的第2名。1976年,在第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比赛中,少年组的成绩提高幅度较大。1979年,在第 4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比赛中有 32人、60次打破14项男女成年、少年的全国纪录。1980年,中国速滑队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

[编辑本段]技术与训练

速滑的合理技术是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规定距离所采用的协调、省力的全身动作。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鉴别滑行技术合理程度的主要标志。它要求运动员滑行时上体前倾,两腿深屈,身体呈流线型,双替进行单足支撑惯性滑行、单足支撑蹬冰和双足支撑蹬冰 3个阶段进行循环,各动作结构严谨,协调自如,节奏自然流畅。运动员要有较高的平衡能力和较强的腿部力量,才能作出合理的技术动作。

直道滑行

直道滑行姿势是速滑的基本技术。合理的滑行姿势应是:上体放松前倾,自然团身与冰面平行或略高于臂部,腿部深屈,膝关节成90°~ 110°角,踝关节成50°~70°角,两臂放松置于背后,头微抬起,滑行姿势根据个人形态素质特点、滑行距离、冰场条件、天气情况等而有所不同。直道滑行,关键在于要能掌握适宜的蹬冰时间。冰刀切入冰面,获得牢固支点,同时即应开始蹬冰,最大用力蹬冰,应在两腿交接体重的刹那间完成。为了利用体重蹬冰,倾倒时体重应牢牢压在支撑腿上,不要过早交接体重。收腿动作要利用蹬冰后的弹力立即放松后腿,积极靠拢支撑腿,不要有停顿和后引的动作。下刀动作应注意膝关节领先,与前进方向一致,向前提拉要快,着冰后动作要轻巧。

弯道滑行

基本姿势与直道滑行大致相同,但由于向心力作用,弯道与直道动作又有很大区别。弯道滑行时,身体始终向左倾倒,用左脚外刃、右脚内刃蹬冰。弯道滑行中的惯性滑行阶段很短,右脚尤为短暂,在短距离滑行中几乎不存在惯性滑行阶段。其主要动作要求是:进弯道时右脚最后1步要进入直道和弯道交接处,深入程度以天气、冰质、风向、项目等情况而定。左腿紧贴右脚下刀,指向切线方向,着冰时脚尖开始逐渐顺送,用外刃紧紧咬住冰面,左肩与新的切线方向一致,不要扭腰摆臀。收腿动作在蹬冰后即放松,积极向支撑腿方向提拉,膝关节领先,以利形成前弓角度。在浮腿收回过程中促进身体向左倾倒,两腿成边收边蹬形式。蹬冰方向,两脚要有“侧送蹬”感觉,上体纵轴与浮脚着冰方向一致。

起跑技术

主要有两种:一是正面前脚点冰起跑法,二是侧面起跑法。优秀运动员多采用第1种方法。其主要动作是由静止状态,运用合理技术,迅速转入快速滑行的技术动作。起跑技术对提高短中距离项目成绩尤为重要。前脚点冰起跑技术要领是,前脚刀尖为支点,后脚全内刃着冰,两刀距离略比肩宽,面向前方。蹲屈姿势略高于其他起跑姿势,重心在两脚之间或稍前。起动时,大腿高抬,上体前倾,冰刀着冰时要紧紧切住冰面,头几步不要滑动。

摆臂动作

主要是用于短中距离滑行,可起到协调、加大蹬冰力量的作用。现在,在长距离滑行中采用单臂摆动的人越来越多,摆臂用力程度较小,摆动方向要与滑行方向一致。短中距离无论采用双摆臂或单摆臂,都要用力,特别要注意向侧前摆动的速度和力量。

[编辑本段]速滑训练

速滑技术水平随训练工作不断改进而有所提高。最初,人们参加速滑运动,只是冬季在冰上练习,后来有人在无冰期增加了身体训练内容,促进了速滑运动成绩的提高。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著名选手已开始进行比较完善的全年训练计画。最近20年来,随着速滑训练理论不断提高,以及由于吸取了其他项目的训练经验并改进了训练器材,运动技术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速滑是在气温较低的环境里比速度的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所以速滑训练要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训练、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训练、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训练密切结合起来,实施综合性训练。培养高水平的速滑运动员,应从少年儿童时起进行多年系统的训练。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训练周期大约 3年左右,大体上经过3~4个周期,才有可能培养成为优秀的速滑选手。在全年和多年的训练中,应科学地系统地制定全年和多年的训练计画。训练时期要根据训练的主要目的和要参加的重大比赛任务,结合少年儿童或运动员的不同情况科学地加以划分。训练时期可按年度分成几个不同时期:准备期,为参加比赛作好身心准备;比赛期(竞赛期),使身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过渡期(休整期),消除因紧张竞赛所产生的身心方面的疲劳;也可按季节或陆地(无冰期) 训练、冰上(冰期)训练划分时期。无论怎样划分时期,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和根据训练比赛任务来确定,不能把分期绝对化。

速滑训练的方法很多,有重复法、变换条件法、综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间歇训练法是利用某种手段作某个练习,中间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则利用不同手段和各种练习进行训练。采用这两种方法可选用下列训练手段进行训练:各种跑——对提高心肺功能效果较好,在复杂地形上跑还可增强腿部力量;自行车练习——除具有跑的效果外,还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在山地和沙地上训练——可提高强度、难度,对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效果较好;各种高质量的屈膝走——对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都能产生较强的刺激,是现在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各种模仿性跳跃练习——主要提高专项肌群的能力;滑軱辘冰鞋练习——可改进速滑技术和提高专项能力;滚动跑台、模仿动作滑行台、滑行板练习——对提高专项能力有显著效果;各种负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和静力的主要手段;全面发展力量操和橡皮筋练习——能协调和发展全身力量;各种柔韧性练习——对发展各种素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并对防止运动创伤有积极作用。

70年代初,增加了“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80年代初,增加了“短跑道速滑比赛”,由于男子全能比赛和短距离比赛对运动员的素质和机能要求极不相同, 所以男子全能和短距离项目分别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趋势逐渐明显:前者以耐力和速度耐力为主,而后者则以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为主。女子全能比赛距离较短,对机能的要求与短距离差别不大,因此分项训练的特点尚不明显。

[编辑本段]场地、器材和竞赛

竞赛跑道

标准速滑竞赛跑道最大周长为 400米,最小为333。33米,内弯道半径不能小于25米或大于26米,每条跑道宽5米,最窄4米。短跑道速滑跑道周长111。12米,内弯道半径8。25米,直道长128。07米。

服装

速滑运动员穿尼龙紧身全连服(衣、裤、帽、袜、手套连在一起)。由于尼龙服保温不好,在温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员需穿贴身的棉毛内衣。男运动员还要穿三角裤叉或护身。天气奇寒时则应在膝、胸等部位垫上防风纸或其他物品。做准备活动时,冰鞋要套上保温较好的鞋套,以防脚冻伤。练习时要穿保暖服,裤子两侧缝上拉锁,以利穿脱。

冰刀、冰鞋

速滑冰刀刀长刃窄,用滑度好、耐磨、硬度适宜的轻合金材料制成,冰鞋用优质厚牛皮缝成,冰刀刀刃厚薄要均匀,两刀刃高度要相同,刀刃要笔直,没有凹凸不平等毛病。冰刀与鞋号相同或比鞋大一号。鞋穿在脚上要感到舒适,贴脚,又不太紧。刀尖比鞋尖要长8~9厘米,刀跟比鞋跟长5~6厘米,左脚刀刃与鞋的纵向中线吻合,右脚刀尖稍偏左。

[编辑本段]竞赛项目

世界锦标赛的竞赛项目,男子为 500、1500、5000、10000米;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世界男女短距离锦标赛竞赛项目,均为500、1000米,世界青少年速滑锦标赛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500、3000、5000;女子为 500、1000、1500、3000米。冬季奥运会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000、1500、5000、10000米;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各种比赛,除奥运会项目按男子500、5000、1000、1500、10000米,女子1500、500、1000、3000米的程序进行外,其他比赛如天气情况允许均应在两天内进行,编排顺序按第1项短距离、第 1项长距离和第2项短距离、第2项长距离的次序比赛。

[编辑本段]竞赛通则(短跑道速滑比赛除外)

运动员必须按逆时针方向滑跑。内道起跑的运动员,滑行到换道区时应换到外道滑跑,外道运动员要换到内道。在换道区争道时,出内弯道运动员要主动让道。起跑时,在“各就各位”口令下达后,运动员要在起跑线与预备线之间静止站好;“预备”口令下达后,立即做好起跑姿势,鸣枪前不准活动,保持静止,枪响后即起跑。在弯道滑跑中,冰刀不准切入雪线。2名以上运动员在同一条跑道滑跑时,后面运动员必须与前面运动员相距5米之外,在不影响前面选手正常滑跑情况下,可以超越。运动员的冰刀触及终点线,才算到达终点。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不属于自身的原因而影响了正常滑跑或摔倒时,经裁判长允许,可以休息30分钟后,重新参加该项比赛,但因冰场不洁或冰刀损坏,则不能重新比赛。

全能冠军应是取得3个以上单项第1的运动员。若无人达到这一要求,以 4项得分最优者(得分最少)为全能冠军。获得 3个单项第1名,但有1项被取消比赛资格或因个人原因未滑完第 4个项目的运动员,不能授与全能冠军,也不能计全能名次。全能得分规定如下:500米成绩的秒数就是该项所得分数;1000米成绩的 1/2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1500米成绩的1/3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3000米成绩的1/6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5000米成绩的1/10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10000米成绩的1/20数字就是该项的得分数,总分数只计算到小数点后 3位,如遇几名选手的总分差别微小,应考虑到小数点后4位。

[编辑本段]重大国际比赛

重大的国际比赛多数由国际滑冰联盟或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第1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是1893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到1980年共进行了74届,比赛项目有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4项。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1936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1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1956年前的比赛项目为 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4项,此后改为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4项。世界男女短距离速滑锦标赛—第1届世界男女短距离速滑锦标赛在瑞典的埃斯基尔斯蒂纳举行,比赛项目第1天是500米、1000米,第2天同第1天项目。世界青少年速滑锦标赛——第1届世界青少年速滑锦标赛于1974年在意大利科蒂纳举行,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 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从1981年起,把参加者的规定年龄从不满20周岁改为不满18周岁。世界短跑道速滑锦标赛——这种比赛是在冰球场上画的椭圆形单跑道上进行的,和其他速滑比赛的区别是比赛场地小,比赛激烈,要求运动员戴安全帽,冰场板墙要有安全措施。1976年和1977年国际滑冰联盟分别在美国的尚佩恩和法国的格勒诺布尔举办了两次国际短跑道速滑锦标赛,比赛后修改了比赛规则。1978年 4月在英国正式举办了第1届世界短跑道速滑锦标赛。短跑道速滑比赛分为个人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和集体项目(男子4人接力5000米,女子 4人接力3000米)。个人全能成绩由各项决赛名次得分总和评定(见得分表 显示)。欧洲男子速滑锦标赛——此锦标赛是从1891年开始的,规则与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相同。欧洲女子速滑锦标赛——第1届欧洲女子速滑锦标赛于1970年在荷兰海伦芬举行,规则与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相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6日至2月4日在法国沙莫尼举行。当时速滑比赛只有男子项目500米、1500米、5000米 、10000米。从1976年的第12届开始,增加1000米项目。从1960年起,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速滑比赛中增加了女子项目(500米、1000 米、1500米和3000米)。

除上述重大世界性比赛外,还有一些传统性国际比赛,如一年一度的“金色冰刀”比赛、“北欧各国速滑赛”等。

[编辑本段]中国的全国性比赛

全国冰上运动会——1960年前,多采用这种综合性比赛(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运动等),速滑比赛成年男子组项目有5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成年女子组项目有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全国优秀运动员测验赛和一级健将级速滑赛——比赛项目与全国冰上运动会相同。以上比赛项目和规则均按国际滑冰联盟的规定进行。

全国速滑比赛——这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型速滑比赛,规则与世界冰赛相同。

全国速滑冠军赛——1966年前称为全国速滑锦标赛,1979年改称现名,比赛项目分为成年男女全能组、青年男女全能组和短距离男女组。全国少年速滑赛——是18周岁以下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分两个年龄组:甲组18周岁以下,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少女与成年女子项目同;乙组15周岁以下,男女项目均为 500米、1000米、1500米。从1981年起,增加青年组(年龄为20周岁以下),比赛名称改为“全国青少年速滑赛”。

全国短距离速滑赛——比赛项目男女均为 500米、1000米,1975~1979年,只是全国速滑比赛会的一个项目,1980年从全国速滑比赛中分了出来,单独举行。

全国运动会速滑比赛——是全国运动会的一个大的比赛项目,每4年举行1次,分为男女全能项目和男女短距离项目,计团体总分,是现在中国最重要的速滑比赛,到1979年已举行了4届。

短道速滑是冬季奥运会项目,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长度为111.12米。

短道速滑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当时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常到室内冰球场上练习,随之产生了室内速度滑冰的比赛,20世纪初,这项比赛亦逐渐在欧洲和美洲国家广泛开展。1992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修建室内冰球场,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经常到室内冰球场练习。及至9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魁北克、温尼伯等城市相继出现室内速度滑冰比赛。1905年加拿大首次举行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后逐渐在欧美国家广泛开展。1969年加拿大在第33届国际滑冰联盟代表大会上,向与会代表散发了《短跑道速度滑冰规则》,1975年国际滑冰联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术委员会。1976年首次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尚佩思举行国际短道速滑赛。1981年起举办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

1992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子500米(1994年列入)、1000米(1992年列入)、5000米接力(1992年列入),女子500米(1994年列入)、1000米(1994年列入)、3000米接力(1992年列入)以及1500米。

短道速滑项目在1981年被引进中国。1982年2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短道速滑集训比赛。1983年起被国家体委列为年度全国比赛和全国冬季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在1987年第六届全国冬运会上,李金艳超过女子3000米的世界纪录,给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奋斗的冰雪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在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被列为表演项目。李琰勇夺1000米金牌,并打破1000米、1500米世界纪录;在1989年世界锦标赛上,郭洪茹获得3000米第一名,成为冰雪项目时隔26年之后的第一位世界冠军;1995年世界锦标赛,中国队获得第一枚集体项目女子3000米接力的金牌;1996年世界锦标赛上,李佳军在1000米项目上的金牌,使中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获得了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

1997年杨扬在日本长野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中国的第一个全能世界冠军,至2002年世界锦标赛她连续夺取六届的全能冠军。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十九届冬奥会上,杨扬勇夺500米、1000米两块金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上,王蒙夺得500米金牌。

至今,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中国短道速滑队这一集体在冬季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排名上,先后有23位优秀运动员,20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103个世界冠军,在历届冬奥会上取得3金、9银、4铜的成绩,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北京和东北的诸多城市,例如长春、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等地,在西南的昆明,西北的兰州,华东地区的南京、杭州等地,也已陆续建成标准的冰场。其中北京、长春、哈尔滨、杭州自1998年开始,先后承办了国际滑联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国际顶级赛事。我们相信,短道速滑项目在中国必将拥有更为美好的未来。[编辑本段]短道速滑的起源

在速度滑冰(长道)成为一项国际化的运动项目后不久,短道速滑开始在欧洲出现。1889年举行了第一届长道速度滑冰世界锦标赛,三年之后,国际滑冰联盟(ISU)于1982年成立。

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初期,短道速滑才在北美地区举行公开的比赛。1906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举办了短道速滑的国际比赛,1921年开始举行每年一度的国际短道速滑锦标赛。

1920-1940年间,短道速滑在北美地区迅速普及。1932年冬奥会的组织者甚至把长道速滑改成类似于短道速滑的的形式,其刺激程度也大大增加。

1976和1977年举行了最初的两届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但是没有得到ISU的正式承认。ISU官方承办的短道速滑锦标赛开始于1978年,但是第一届ISU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直至1981年才在法国的默东举行。

早在1932年的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就出现了类似与今时短道速滑形式的短道滑冰比赛,当时曾引起一部分短道速滑运动员对短道竞赛的形式不满,因而拒绝参加这种形式的比赛,著名的五枚冬奥金牌得主克劳斯-桑博格就曾不预合作。

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上设置了短道速滑的10个表演项目,直到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才正式被设立为比赛项目,此次一亮相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为奥运会项目之前,滑冰运动员已经经常在短道和长道上进行比赛。短道冰场可以终年铺设,随时为运动员提供训练和比赛场地。许多长道滑冰运动员就利用短道冰场练习并改进技术,其中一些人甚至参加短道速滑的比赛。

随着室内长道设施的出现,这种混用两种赛道的训练方式逐渐被淘汰。此外,由于短道速滑已经成为冬奥会的正式项目,运动员也不得不专注于短道的训练,以求在这个项目上获得成功。

中国选手短道速滑夺金是主场优势吗?

引言:在冬奥会在当中,中国的运动员获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尤其是短道速滑这个比赛项目,大家觉得短道速滑这个项目获得金牌的原因是什么呢?之所以会夺冠跟主场的优势有关系吗?

一、获得金牌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看到了短道速滑的比赛,也有很多人认为之所以会获得金牌,是因为跟主场的优势有关系。实际上在小编看来,中国队能够获得冠军,跟他们的实力是分不开的。因为这些人为了参加比赛付出了特别多,而且在赛前也积极的训练。所以说大家不能够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否认运动员们的付出和他们的实力。而且中国的这些运动员们,他们的成绩本来就是比较优秀的。在比赛之前很多人都比较看好他们这个项目,甚至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金牌。

二、跟主场的优势有关系吗

看到中国队夺冠之后,有一些人说他们获得冠军跟主场的优势有关。其实在小编看来,之所以会夺冠的主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他们夺冠是自己的努力,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拿到的冠军。因为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心态是比较重要的,可能是因为在比赛的时候听到了很多中国人为她们的加油,也有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很多中国人对他们的期盼。所以说小编觉得中国队能够获胜,跟主场没有关系。

三、总结

在冬奥会过程当中有人获得了金牌,有些人因为犯规被淘汰出赛。但是在小编看来,不管怎么样获得了金牌的人都是值得鼓励的,向那些最终被淘汰出赛的运动员们,也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比赛当中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比赛观念。因为只有通过实力获胜才是最光明正大的,而且也是能够被全世界的人所认可的。如果通过一些其他的小手段获得了冠军之后,也会被很多人所吐槽。所以小编希望所有的运动员们都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也希望所有的运动员们都能够遵守比赛的规则。

为什么短道速滑去青岛

因为青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短道速滑强市。青岛短道速滑队共有35名队员,其中14人入选各级国家集训队,共有两人次取得世界杯冠军、10余人次在全国比赛中称雄、8人次获得青少年金牌,青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短道速滑强市。

青岛短道速滑的特点

此外,通过2018年的跨项选材,青岛还为雪上技巧、雪橇等项目贡献了20余名优秀选手,尽管“半路出家”的他们或许无缘站上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但这一代人的努力和成长,无疑会为青岛冰雪运动的未来发展做下铺垫。青岛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他一手培养的弟子李文龙在北京冬奥会上初登赛场就勇夺银牌。

实现了山东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而杨教练自己也实现了跨界转行在北京冬奥开始前,他被征调到国家速度滑冰队担任教练。很多人不知道,这已经是杨占宇第四次参与到冬奥会当中,而他也坦言这次在家门口的冬奥最让他激动,他也有信心在冬奥过后带领青岛短道速滑队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