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转播收入分配方案_英超转播费分配方案
1.如果有这么一个联赛,世界足球会变成点?--------10点!(足球爱好者必答!!!)
2.有几人想让中国人捧起大力神杯
3.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拿世界杯冠军
4.你觉得通过什么手段,国足可以踢得更好?
5.介绍一下欧洲的篮球联赛与豪门球队?
如果有这么一个联赛,世界足球会变成点?--------10点!(足球爱好者必答!!!)
更新1:
点解散国家联赛的球队就冇心机踢波? 佢地踢得好
拎到第1咪可以踢lo... 仲有
如果照你咁讲
咁e+乙组果d唔洗踢啦
更新2:
仲有
搭飞机ge问题...参加欧联d球队都系要周围飞啦
更新3:
第2位朋友
看得出你很有心机答... 不过想回应你几个问题
希望你可以跟进. 第1
本土联赛的球会怎会没心机踢呢?如此一个强劲的
电视转播
赞助商必然有很多$$
正如现在的英冠
法乙
德乙
西乙
意乙的球队也希望升上一级
哪怕做升降机
也好赚多些$$呀~ 情况好似这个
抽了强队后的英超
法甲
德甲
西甲
意甲球队也会争崩头
争升上呀!
更新4:
另外
呢点好重要
希望第1
2位朋友看后
会跟进返
而开始答的朋友也要看清楚再答! 就系我以上所问的问题还有一些额外的条例: 1)参加的球队不需参加任何欧洲赛
只需要打好. 2)欧联
欧协杯仍然存在
同现在差不多
国家联赛第2
3
4
5名打欧联; 6
7打欧协(国家联赛的第1升上超联) 3)从超联降班的5队除了参加国家联赛
还要参加由5队组成的小组赛 4)欧洲盟主杯(作出来而已
haha):由5队小组赛的冠军
欧联冠军
欧协冠军同超联冠军于季尾以淘汰赛形式决定欧洲盟主.(一来增加商机
2来可以令球队与国联球队有交流)
更新5:
其实问题主要都是世界足球会变成点? 呢个系好主要的问题
一定要回答... 另外
我想问多样野
就系:呢个制度(包括超联
盟主杯等)可行吗?
更新6:
呢题我花左好多心机
希望足球爱好者们都好认真咁答我吧! 另外
也希望你地向朋友介绍
回答下呢题
多谢!
更新7:
BRAVO~第4位朋友讲得太好啦~! 好感谢你咁认真咁答! 我希望继续有更多足球爱好者可以回答这题
一起集思广益!
更新8:
O...为免令人误会...上面讲ge第4位系指ytt167~
更新9:
bowie191919 乜你咁肯定英超球队系咁升ge? 乜巴塞隆纳比唔上爱华顿!?细哨比唔上卡希尔!?
更新10:
大众ge意见
交畀大众投票啦~ 请各位认真study下先投票
唔该~ 如果对此问题有咩意见可以寄信给我! 在此先多谢各位有心人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为方便撰写和令到第三者明白,现将发问者设出来的联赛称为A级联赛,而其余现有的联赛和杯赛名称不变。 如果按照发问者的设,A级联赛是由英意法德西5国的首4位选出的话,那首先: 1) 全世界赞助商的目光也会放在A级联赛上,那英意法德西5国的足球发展将会因为这些无上限的赞助而日益强盛。 2) 反之,因为A级联赛的关系,欧联便不会再被重视 (情况好像有欧联,欧协杯便不被重视一样),最后欧联的赞助商也会因为A级联赛的出现而被夺去。 3) 引申于第二点的影响,由于荷兰,葡萄牙,苏格兰…..等地的足球球会不能得到欧联的资助,那A级联赛的出现便等同把它们推向末路。 以上三点是表面的坏处。 至于A级联赛的二十队球队,至及其他球队,会怎样发展? A) 首先,英超,意甲,西甲,法甲和德甲的球会不会再重视欧联,其一是因为前文提及欧联不再被重视,另外他们会为了争取升班为A级联赛份子而只拼命于国内联赛,欧联,欧协等只会成为英意法德西5国眼中的鸡肋。 B) 而欧联,欧协等便会成为英意法德西5国以外国家的小圈子球赛。 C) 由于A级联赛的赛制是双循环联赛,又不用打其他欧联杯赛的关系,其实该20队球队反而会舒服了的:首先不会因为踢杯赛而要改期,而周中又不用踢比赛,38场比赛便可以平均分配主场和作客的比赛,每队球队平均全年才要坐16次飞机 (因为对内球会不用坐飞机,所以只是16次)。 D) 而引申C) 点,其实A级联赛的球队便不用好像现在 (真实) 的球会一样,要购买大批后备兵源来应付全年约40~60场比赛,可能整队球会 (不计算青年军) 只需有有20人,应付一下伤兵问题,便可以应付全年的比赛。 E) 如A级联赛的球会按D) 点来发展的话,那A级联赛的水准会比现在的欧联更高,因为球会的阵容会比较完整。(众所周知,阵容比较完整,默契便会较好,踢法便会较为全面) 以上是A级联赛成立后,球会的表面发展。 相信大家也会注意到,小的两次重申这些是表面,因为最深层 / 或是长远的坏处,现在才会开始解说。 1) 首先,之前也提及过,由于荷兰,葡萄牙,苏格兰…..等地的足球球会不能参与A级联赛的关系,那这些国家的班霸 (如些路迪,PSV….等) 每年便最少损失了1000万英镑的欧联入围收入。 2) 缺少了这1000万英镑的稳定收入,可见的事实是这些球队会缩水,甚至会寻求收支平衡,连青年军培训也会放弃。 3) 如果这些球会真的放弃了青年军,那便代表他们放弃了日后的发展,包括国家队等,最后整个欧洲足球坛 (不论球会还是国家队) 也会是英意法德西5国的天下。 4) 但希望英意法德西5国的球会也不要开心得那么早。 因为英意法德西5国的球会,近年也是倚靠著荷兰和葡萄牙的外援 (比如老一辈的费高,雷哥斯达,高古,云佬…..等,年轻一辈的c朗,迪高,云佩斯,古治,洛宾….等人),如果没有了这批人,英意法德西5国的强队也未必可以强下去。 5) 因此,英意法德西5国的球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便需要重新培养自己的青年军阵容。但讽刺的是,英意法德西5国的强队,好像只有阿仙奴是比较著重青训,而大部份的球会也是倚靠买入球星。 6) 另外,某些球会不能及时建立青年军架构,因此便会出现大量的球星争霸战,球星身价便会水涨船高,情况便会好像2000年初的世纪争霸战,一个球星需要6400万美元才有交易了。 以上便是A级联赛出现的深层坏处。 而个人认为的唯一好处,便是由于英意法德西5国以外的球会和国家得不到发展,那欧洲国家便不能再好像以前一样,独揽世界杯32个决赛周名额中的十多值,而如果这些名额是会平均分配给其他洲的话,那亚洲的最大得益者肯定便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了。 相信看了小的以上咄见后,世上便应该再没有人愿意推行A级联赛了,除了爱国者。
参考: 足足想了一个星期...
四大联赛的头5名互斗,性会大增,但是亦会引致大量球迷去追捧这个劲旅对碰的联赛,以致原本的国家联赛的球队收入大减,没有金钱罗致球员,即使侥幸能晋级至「劲旅联赛」,也会立即在同一季降级吧。简单来说,「劲旅联赛」会令到劲旅愈来愈劲,弱旅的实力却维持不变,显得劲旅和弱旅间的差距也渐渐增加。 另一个问题,「劲旅联赛」是由五支意大利球队、五支德国球队、五支西班牙球队和五支英格兰球队组成,那举行的场地在哪儿,不是要让球员每周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英格兰间乘着飞机飞来飞去吧?若是轮流由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英格兰主办联赛,那也有很大可能会轮流由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英格兰捧杯。 总括来说,我看这提议也不太好。
参考: 本人并没有冒犯之意,请见谅。
你所提出ge理念 有少少似云格教练之前所提出过ge"欧洲" 如果好似你所提出ge方案 我个人认为 只会令欧洲足球水平出现大断层 变成一个小圈子ge联赛 虽然会令欧洲劲旅之间ge竞争更激烈 但似乎会令人忽略左其他大部分联赛 少左人关注 少左人去欣赏 其实 次一级或者几级水平ge球队或者联赛唔一定唔好睇 要识得去欣赏每队或者每个联赛ge踢波风格 所以我好支持新任欧洲足协柏天尼所提出ge方案 将几大联赛ge参加杯ge名额删去 分比其他欧洲小国 至少可以令到其他比较少参加杯ge球队 多d参与呢d赛事 令到自身ge水平得到提升 令欧洲足球整体水平都得到提升 咁样做 总好过办呢一d对足球发展毫无帮助ge联赛 只会令欧洲足球走入一个"死胡同" 我希望有更多ge球迷可以关注一下次一级ge联赛 我自己好热爱睇波 有时就算见到街边球场有人踢波 我都会停落黎睇下 呢d"最纯粹ge足球" 现今足球商业化ge程度慢慢已经泥足深陷 贫者越贫
富者越富 都系哥句 大断层 水平脱节 如果再办呢d咁ge联赛 可以话系欧洲足球ge悲哀
参考: 以上只属个人意见
如有冒犯
请不要见怪
这么一来说 就有点欧联味道了 不过
要说的有很多点 首先 如第一位回答者所说 每队都要飞来飞往 虽然欧联有类似近例 不过不要忘记欧联的是以杯赛形式而不是联赛 正如摩连奴曾说
丙组球队都可以打赢甲组球队
但长途赛却非然 联赛是一个长途的赛事
保守一点都要38场... 除了本土的四队对手以外 要飞往其他国家真的略为麻烦 不过相对来说可观性却大大提高 由于 *** 精英会粹 所以必有龙争虎斗
令球迷大饱见福 可是球员却不好受了
因为他们每场都要和强劲对手作赛 一定会有体大降的可能性 尽管英意西德法五大联赛是好 但...如此一来
这么多精英在此 比较容易令人忽略一些小球会的良才 因为大家都注目于大球会的新晋啊 而第一位回答者的心思 我猜想是说本土联赛的球队会没心机 主要是被原本在本土联赛的强队影响 就以英超为例 4大家车路士曼联利物浦阿仙奴早已雄霸英超 就算给别的球队一个机会升到上去一年 但难保一年之后又要做「强队升降机」 再回到原本的联赛 这样的循环
岂不更麻烦? 这种安排 对故有的世界足球规律必有一大影响 但....大家都可以期待新气象呢
世界足球的焦点将只集中于一个联赛,在国家联赛的球仲有心机踢波咩,另外,主场既问题点解决呀,一有比赛就不断搭飞机,球员仲有状态?即使揾到地方比赛,个个系咩国家,其他国家都唔服?,点算呢?
有几人想让中国人捧起大力神杯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足球的笑话有很多,刚刚过去的春晚,本山大叔还把中国足球拿去“忽悠”了一把!不过,有这样一则笑话想必令人记忆犹新———一位韩国球员问上帝: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获得世界杯冠军?上帝回答:30年!韩国人哭了……一位日本球员问上帝: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获得世界杯冠军?上帝回答:50年。日本人又哭了……一位中国球员也去问上帝:那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获得世界杯冠军?上帝看了看中国球员,自己哭了……当然这些笑话只是中国球迷失望之余的一种发泄方式,情绪化色彩过浓。可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足球的确让人看不到希望。至少现在是这样。
回顾中国足球近20年来“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辛酸血泪史”,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足球并未从多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也没能从偶然的“成功”中收获经验。失利就炒教练、换球员、追责任,成功就盲目乐观、沾沾自喜、一俊遮百丑,中国足球的发展思路和实力水平一样,都处于“初级阶段”。
要想彻底破除中国足球近20年来低水平重复的恶性循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意暂时的成绩和眼前的得失,而要认认真真地从基础抓起,把中国足球打造成真正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耐心!
中国足球需要“休克”疗法
平心而论,与世界上的足球强国相比,中国足球的起点低,发展时间也不长,的确有着较大的差距。但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切实际的凭空妄想不行,不尊重足球规律的冒险蛮干不行,不顾一切的“豪赌出线”,甚至将其与政绩挂钩更不行!中国足球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结合中国现实特色的足球发展之路。“未来20年不要向中国足球要成绩”的“休克”疗法,也许正是中国足球痛定思痛,医治顽疾的“良方”。
在目前的中国足球圈里,国字号球队的成绩成为了衡量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准。为了国字号球队的比赛,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背离足球职业化的规律,一再牺牲二三线联赛和青少年足球建设,使得中国足球在失败的循环中往复进行。
如何增强足球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加强联赛建设?如何培养能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练队伍?国字号球队应该如何组建和指挥?现有的足球发展经费该如何分配?中国足球如何更好地与世界足球强国交流?中国足球到底要形成什么样的风格?这些疑问都需要中国足球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深思并且找出答案。
现在,中国足球的所有问题都被“出线的重任”所掩盖。为了出线,球迷可以原谅足球管理机构在青少年培养上的一再拖延;为了出线,足协可以把绝大多数经费,用在“中国之队”没完没了的越洋拉练上。但是,如果我们不在意他们是否出线了,会怎样?国家队成绩上的休克,一定程度会换来各方面对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关注!
中国足球应该有这样的勇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中国足球应该有这样的决心,认真地反思自身的风格和发展方向;中国足球应该有这样的举措,为联赛和基础培育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中国足球更应有这样的耐性,安于承受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寂寞!“从娃娃抓起”是足球发展的规律
把记忆的年轮拨回到18年,同志在伊朗足球队访华时亲临现场,并提出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观点。然而,30年过去了,中国足球却仍未品尝到青少年足球建设的成果!我们看到的是,一方面,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高声疾呼要注重青少年足球建设;另一方面,国内的青少年足球建设却依旧少人问津,几近停滞。因此,中国足球要想真正拥有未来,将青少年足球建设落到实处才是关键一步!
在谈到国内青少年足球建设滞后的问题时,中国足协副杨一民曾在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研讨会上坦承,中国足球在职业化改革过程中,青少年足球发展思路与政策都出现了偏差。“而忽视和淡化了原有的以体委系统为主体、以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为载体的后备力量培养体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前国家队主帅高丰文则认为,目前处在最基层的学校足球缺乏扶持,也使得足球人才的培养严重萎缩。而国内的足球俱乐部因为自身建设的不完善,目前还无法承担起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任务。
据记者了解,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问题上,中国足协和各地方体育局乃至一些俱乐部和教练,都在进行一些摸索和尝试。在今年初举行的中国足球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提出了一个青少年球员培养的新方案:20岁以下的球员都回归地方体育局管理,可以参加全运会;恢复各省市的专业球队;重点扶持学校足球。对此,中国足协副谢亚龙表示:“地方有全运会任务,会比现在的俱乐部更加认真地培养青少年球员。我们要把足球重新放回到中国体育的整体中。”而徐根宝的“崇明足校”模式、山东的“鲁能足校”模式、申思、马明宇等昔日国脚进行的“教育足球”模式等,都在为中国足球的后备力量培养寻找着可行的途径……
不过,正如足坛名宿马克坚在接受媒体访时所说:“无论是哪一种培养方式,青少年足球建设关键是要落到实处。、体育部门、足球界、学校和全社会都要重视这项工作,要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个项目,才能形成良好的足球氛围,最终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
从头开始,落到实处,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而言,可谓金玉良言!
关于中国足球的这个系列专题,在反思了一系列现象和问题后,我们的思维最终必须有一个落脚点。也就是说,从多个角度探讨了WHAT和WHY之后,现在必须要讨论的是HOW:下一步该怎么走?
最近两年,关于“中国申办世界杯”的构想一次次被提及。在中国足球整体陷入冰河期的大背景下,这是唯一能让球迷有所期待的话题,虽然这个期待看上去也遥不可及。但是,中国足球现在并无底气申办,而且申办世界杯也并非拯救中国足球的良药,乐观预计,它也只能成为中国足球改革的一股巨大动力。
2008年是全世界的体育大年,更是中国百年难遇的体育大年,因为有北京奥运会。但奥运会之后呢?许多人都希望有全新的寄托,于是申办男足世界杯成了许多人的梦想。最近两三年中,国际足联布拉特每次来中国,都会被问到有关申办世界杯的话题。瑞士人都会公开表态,他支持中国申办世界杯,并且相信中国能办好世界杯。
没有人会把布拉特的应景之辞当真,因为人们后来发现,布拉特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说这样的话。但是,中国人仍然有申办的梦想,这个梦想也产生得理所当然: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体育发展水平、体育设施状况、社会发展需要,都应该也可以申办世界杯。亚洲已有日韩在2002年合办过世界杯,下次再回亚洲,最合适的也是中国。
连赞助商也这么想。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双料赞助商阿迪达斯公司的陶金,他就告诉记者:“奥运会办完,毫无疑问中国体育的下一个大赛就是世界杯。我认为,中国足球完全有必要考虑2022年或2026年世界杯的申办工作,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对于足球这项运动来说,由创造和发明了古代足球运动的中国来承办一届世界杯,是一个很有意义、也非常有必要的战略设计。”在经济腾飞的推动之下,很多城市在硬件设施方面具备了主办世界杯的全部条件;1991年和2007年,中国还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杯女足赛,这些让我们有申办世界杯的底气。
可最大的问题(也许是唯一的问题)是,以中国足球的状况与水平,能支持它来申办世界杯吗?或者说,一地鸡毛的中国足球,有必要申办世界杯吗?
中国男足的世界排名,过去两年一度跌到100名开外,最新的排名也才第83位。在世界杯近百年历史上,从没有过如此弱小的东道主。而中国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则是3战皆败进0球失9球的难堪战绩,FIFA想必也不想制造一个史上最烂的东道主。而中国的联赛同样低迷,近两年虽然球黑哨不再泛滥,但人气和水平仍然每况愈下。
因此,对中国足球来说,申办世界杯只能是一个美妙的远景,还不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管是申办2022、2026或是2018,都只能想想而已。重要的是将自身的工作做好,足球水平和足球氛围得到提升,国家队和联赛齐头并进,这是申办世界杯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有圈内人士形象地说,“现在中国足球要做的,是要先把池塘修好,然后放进干净、高营养的水,再放进鱼苗。鱼儿在好的生存环境中,必然会健康成长。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其实还是我们的体制改革不彻底,造成现在八匹马往八个方向乱撞的结局。如果要申办世界杯,我们必须要进行真正、彻底的足球改革,让职业联赛健康起来,让俱乐部的经营规范起来,让球员的生存土壤肥沃起来,让青少年球员更多地参与进来,然后我们有、有目标、分阶段地去进行规划和准备。也许4年之后,中国足球就可以真的挺直腰杆去申办世界杯了。”
不管是不是为了申办世界杯,中国足球都需要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中国,足球改革不可能自下而上,只能从顶层开始,甚至可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选对掌门人——一个专业内行、知识现代、管理科学的掌门人。
对于中国足协需要怎样的当家人,圈内早有认定,“首先,他要有点足球基础,至少清楚足球项目和其他项目同步发展的困难和不同。他不需要是真正的足球专业人士出身,但至少要懂得足球运动的一些客观规律;其次,他要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最好是有在国外受教育的经历。这样可以帮助他认知足球在世界上的地位,清楚中国足球的差距,然后找准定位准确出击;第三,他必须懂得一些企业管理知识,知道如何把足球商业化经营当成企业管理。”
职业联赛的三任足协掌门人各有千秋,但都不算成功,也都没有得到好评。王俊生是专业出身,主抓竞赛和项目管理还算内行,但江湖习气过重,对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也稍有欠缺;阎世铎上任之前是总局法规司司长,领导任命他的目的性也比较明确,就是完善“没有规矩、管理混乱”的中国足球,可惜阎在任期间的很多政策和改革,被证明是瞎指挥、乱弹琴;谢亚龙上任有浓重的奥运背景,他本身转道足球也有明显运作的痕迹,事实证明,外行管理一个项目,无论你本身是否真正有能力有抱负,都很难找到中国足球问题的症结。再加上受奥运战略的掣肘,最终被圈内圈外排挤也成为事实,执政失败也成为必然。
2008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足球这个项目,本身不是奥运夺牌大户,甚至连奥运夺牌点都很难维持,从体委系统完全脱离实现社会化市场管理,不失为一种可能。这样至少可以避免一点——中国足协最重要的管理者由一个完全不懂足球项目的行政官员来承担。
下一步中国足球改革的第一步,首先任务应该就是选对掌门人。如果能够在全国足球代表大会上,由圈内人士共同民主推举并选择真正的适合中国足协的管理者,这是最好的结果。可这种设想在现行的体育体制之下,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而即使真的民主选择产生,如果没有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真正放权,也很难实现足球项目的彻底职业化和真正改革。
选对掌门人只是第一步,中国足球的改革最根本的工作还是足协自身的职业化。中国足球要找到正路,足协改组在先,联赛改制则须紧随其后。足协的功能也当有所变化,联赛这一块应尽可能放权给中超委员会或职业联盟。
对于中国足协管理联赛能力低下的怀疑,从职业联赛最初一直持续至今。比如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处理问题情绪化严重,且方式和标准不一,管理联赛人治化痕迹浓厚等。而最受球迷和媒体诟病的,则是对“赌黑”现象的无能为力。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足协的未来工作定位应是主抓青少年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协调并监管各级国字号球队的备战和组建;而在职业联赛的管理环节上,足协应该放权给中超委员会,或未来可能成立的足球职业联盟。也就是说,足协需要从以前的管理者和主导者地位,逐渐转变成一个职业联赛服务、协调机构和监管部门。这种足球管理模式,是如今世界足球发展潮流中,最实用也是最流行的方式。
在经营方面,足协同样需要改革。职业联赛初期,足球产业的赞助市场相对混乱,商家投资也相对盲目,这时只要足协有专门的经营人员或招商机构,就能完成基础的招商工作。但职业联赛14年之后,赞助商对足球项目已缺乏信心,对足协主导的职业联赛发展也有了诸多怀疑,此时就必须有更为专业的经营团队和管理团队,来把持职业足球的发展方向。中国足协如果不想中国足球在自己手中被活活玩死,就一定要给职业联赛的主体——投资人和俱乐部以真正的话语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掏钱做“公益事业”。
很多人在探讨“职业足球联盟”在中国建立的可能性。但即使这样的结构能建立,我们也需要真正的一些合作者和合作项目,光凭足协自身的运作能力,这个项目继续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现实中中国足协的合作者是盈方、阿迪达斯和中超公司,国奥队主教练杜伊实际上也是中外合作的项目之一,盈方主要负责中国之队,阿迪达斯则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中超公司则是“足协主控”的一个经营职业联赛的公司,下属的合作伙伴还有耐克、金威啤酒、央视、搜狐体育等。仔细考量一下这些合作者,除了媒体合作伙伴、体育品牌及与足球相关消费品外,我们外延的合作者几乎是一个空白。
现在的中国足协,不只是联赛的经营不力,国家队的经营同样失败。从1993年选择IMG开始,后来的ISL,再到现状的盈方,除了IMG合作还不错之外,其他的合作都出现了问题。如果中国足协没有意识或者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及对待合作者的态度,下一次合作失败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像这次世界杯冲击失利,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为,足协抛弃了更能带来直接利益的亚足联开发公司,而选择盈方,这是足协“为钱所制”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并不是一定就要选择亚足联公司而放弃盈方,关键是这种谈判的方式很不职业。你掌握双方的低价去追逐最大利益没有问题,但不能因此而伤了和气。在生意场上,一旦只剩下两个竞争对手,你最好坦诚布公地去沟通,而不能搞小动作,最后弄得大家都很不开心。像中国足协这种做生意的烂招,被揭穿后是可以被业内人士完全抛弃,甚至有人故意设局‘黑掉’的。无论是现实利益还是长远利益,最重要的一点,你不能让合作伙伴吃亏你却赚大便宜,这样的合作不可能长远。和盈方合作这件事,足协犯了好几个错误,第一是太看重钱,对既得利益看得过重;第二是谈判方式有些低劣;第三是抱错了大腿,就像娶媳妇,不要以为有钱家庭的闺女就好,她的性格、适应能力,还有是不是原意一起过日子,这些都比金钱更重要。”
“职业联赛14年,却造就了职业化程度最低的中国足协。俱乐部经营不好可以破产、转卖甚至倒闭,球员可以因为打球被三停、挂牌甚至废掉,职业教练可以在一场比赛后立即下课;可中国足协这个机构,以及这个机构里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却可以在职业联赛的熔炉中安坐如山!所以要想挽救中国足球,足协也必须完全走向市场,他们的职业化改革是必须要走的过程,否则职业联赛如何改变都没有用!足协工作人员办事能力拖沓、管理水平低、效率不高、官僚作风横行这些问题,也不可能在目前的机制之下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一位体委系统退休干部的一些话,一言击中要害。
足球改革当自上而下,上自中国足协,下就是职业联赛。中超联赛需要改革之处自是很多,难以赘述,但眼前很重要的一块是电视转播的困境。
从欧洲足球发展的轨迹来看,没有电视直播的参与,职业足球很难获得经济效益上的突破,从而制约联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现阶段,依然只有电视这个工具,能够无限度地扩充一场足球比赛的传播价值和经济效益。而中超的电视转播一年比一年低,从足协到各俱乐部一直都认为是央视这个“特殊的电视台”,导致了他们电视直播版权费用的难以突破。可实际上,制约中超电视收入水准的,其实还是低水平的职业联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低水平的比赛使得电视转播不值钱,而电视转播费低廉更加制约联赛的发展。
2007年,天盛欧洲足球频道用5000万美元的天价,买断了英超在中国大陆的3年唯一直播权。英超降级的德比郡俱乐部,上赛季依然能够得到3400万英镑的电视转播费分成。而中超俱乐部呢?每年从中超公司那里获得的电视转播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7年,中超联赛共有2家全国性转播平台(东方卫视,CCTV-5)、12个省级转播台、12个市级转播台,累积收视人数达到1.44亿,为中超联赛以来最高,可俱乐部依然是不能从电视转播费里分得更多钱。原因很简单,中超的电视转播越来越贬值,有人敢花5000万美元买三年英超,却没有人愿意花1000万美元买三年中超。
事实上,中超虽有上述26家电视机构在参与转播,但真正付费给足协的,只有央视和上海文广。加上新媒体合作伙伴搜狐每年提供的150万元,中超电视版权总价值也就在3000万元左右,这个数值比英超最差俱乐部的电视分成都差得远。问题到底在哪里?当年央视死守联赛价格底线时,时任体育频道总监的马国力曾说,“第一,我不能为足球开一个大口子,中国体育有太多的项目要扶持;二,中国足球联赛的价值的确不高,说白了,这个赛事还不值钱。”
1995年1月1日成立的央视体育频道,当年因为直播足球联赛而品牌受益,加上央视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目前CCTV-5(现奥运频道)占据了整个体育赛事的80%以上。但在CCTV-5诸多节目和赛事直播中,中超的直播很多时候都排在10名以外,特别是在有姚明和易建联参赛的NBA赛事直播面前,中超联赛已经不再是央视体育中的宠儿。
2008年,全国有50家地方频道和10个付费体育频道(包括网站)在播出NBA,而实际上,足球最红火时应运而生的42个地方体育频道现在已经缩水到20家左右。以前的很多体育频道,已经在地方被生活频道、频道兼并或者挤压,但即使这样,还能出现50家地方频道直播NBA篮球赛事。而且在地方体育频道,篮球节目的收视率和经营情况都比足球好很多。辽宁体育频道每年要付给文广集团大约70万元的中超直播版权费,可在实际的营运中,辽宁台播出辽足一个赛季的中超,也挣不回这区区几十万元;但是直播辽宁男篮的CBA赛事则完全不同,不仅是赞助商踊跃,招商容易,其火爆的现场气氛和直播时的互动程度,都让中超直播难以望及。
此外,中国足球人士自身也不珍惜电视直播。欧洲很多俱乐部都会在赛季前搞一个球员的“媒体培训”,就是培训职业球员如何善待媒体和正确对待电视机构,特别是如何与电视媒体配合做好直播,这已经成为其必修课。欧洲足球直播时间跨度很长,经常是赛前一小时,赛后一小时,需要大量的球员、教练、工作人员、球迷的默契配合,可以说现代足球其实就是“电视足球”。可这种理念在中超完全没有市场。作为联赛的主播台,东方卫视曾在直播中超之初做了大量的工作,可很难得到球队和球员的支持。负责中超直播的刘勇说,“中国球员在直播时的电视概念太差,也非常情绪化,他们永远会认为自己是职业联赛的主体,高兴时陪媒体聊聊,不高兴时把直播话筒直接推开。赛事组织者也让我们很头疼,比如每晚19点30分的比赛,正常情况下19点25分必须出场,然后是升国旗、合影等仪式,电视机构则在这几分钟内要完成上字幕、出赞助商广告、嘉宾简单访谈等节目。但目前很多比赛都不准时,经常是19点28分才出场,咱们一点约束力没有。这种足球直播的状况,怎么可能让联赛的电视价值得到提升呢?”
这就是现实:如果电视台不能从直播中超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那么中超的电视版权费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而如果联赛质量依旧在低水平,混乱不堪中沉沦,职业足球在电视环节上的突破将是一种奢望。
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拿世界杯冠军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足球的笑话有很多,刚刚过去的春晚,本山大叔还把中国足球拿去“忽悠”了一把!不过,有这样一则笑话想必令人记忆犹新———一位韩国球员问上帝: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获得世界杯冠军?上帝回答:30年!韩国人哭了……一位日本球员问上帝: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获得世界杯冠军?上帝回答:50年。日本人又哭了……一位中国球员也去问上帝:那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获得世界杯冠军?上帝看了看中国球员,自己哭了……当然这些笑话只是中国球迷失望之余的一种发泄方式,情绪化色彩过浓。可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足球的确让人看不到希望。至少现在是这样。
回顾中国足球近20年来“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辛酸血泪史”,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足球并未从多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也没能从偶然的“成功”中收获经验。失利就炒教练、换球员、追责任,成功就盲目乐观、沾沾自喜、一俊遮百丑,中国足球的发展思路和实力水平一样,都处于“初级阶段”。
要想彻底破除中国足球近20年来低水平重复的恶性循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意暂时的成绩和眼前的得失,而要认认真真地从基础抓起,把中国足球打造成真正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耐心!
中国足球需要“休克”疗法
平心而论,与世界上的足球强国相比,中国足球的起点低,发展时间也不长,的确有着较大的差距。但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切实际的凭空妄想不行,不尊重足球规律的冒险蛮干不行,不顾一切的“豪赌出线”,甚至将其与政绩挂钩更不行!中国足球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结合中国现实特色的足球发展之路。“未来20年不要向中国足球要成绩”的“休克”疗法,也许正是中国足球痛定思痛,医治顽疾的“良方”。
在目前的中国足球圈里,国字号球队的成绩成为了衡量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准。为了国字号球队的比赛,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背离足球职业化的规律,一再牺牲二三线联赛和青少年足球建设,使得中国足球在失败的循环中往复进行。
如何增强足球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加强联赛建设?如何培养能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练队伍?国字号球队应该如何组建和指挥?现有的足球发展经费该如何分配?中国足球如何更好地与世界足球强国交流?中国足球到底要形成什么样的风格?这些疑问都需要中国足球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深思并且找出答案。
现在,中国足球的所有问题都被“出线的重任”所掩盖。为了出线,球迷可以原谅足球管理机构在青少年培养上的一再拖延;为了出线,足协可以把绝大多数经费,用在“中国之队”没完没了的越洋拉练上。但是,如果我们不在意他们是否出线了,会怎样?国家队成绩上的休克,一定程度会换来各方面对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关注!
中国足球应该有这样的勇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中国足球应该有这样的决心,认真地反思自身的风格和发展方向;中国足球应该有这样的举措,为联赛和基础培育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中国足球更应有这样的耐性,安于承受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寂寞!“从娃娃抓起”是足球发展的规律
把记忆的年轮拨回到18年,同志在伊朗足球队访华时亲临现场,并提出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观点。然而,30年过去了,中国足球却仍未品尝到青少年足球建设的成果!我们看到的是,一方面,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高声疾呼要注重青少年足球建设;另一方面,国内的青少年足球建设却依旧少人问津,几近停滞。因此,中国足球要想真正拥有未来,将青少年足球建设落到实处才是关键一步!
在谈到国内青少年足球建设滞后的问题时,中国足协副杨一民曾在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研讨会上坦承,中国足球在职业化改革过程中,青少年足球发展思路与政策都出现了偏差。“而忽视和淡化了原有的以体委系统为主体、以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为载体的后备力量培养体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前国家队主帅高丰文则认为,目前处在最基层的学校足球缺乏扶持,也使得足球人才的培养严重萎缩。而国内的足球俱乐部因为自身建设的不完善,目前还无法承担起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任务。
据记者了解,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问题上,中国足协和各地方体育局乃至一些俱乐部和教练,都在进行一些摸索和尝试。在今年初举行的中国足球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提出了一个青少年球员培养的新方案:20岁以下的球员都回归地方体育局管理,可以参加全运会;恢复各省市的专业球队;重点扶持学校足球。对此,中国足协副谢亚龙表示:“地方有全运会任务,会比现在的俱乐部更加认真地培养青少年球员。我们要把足球重新放回到中国体育的整体中。”而徐根宝的“崇明足校”模式、山东的“鲁能足校”模式、申思、马明宇等昔日国脚进行的“教育足球”模式等,都在为中国足球的后备力量培养寻找着可行的途径……
不过,正如足坛名宿马克坚在接受媒体访时所说:“无论是哪一种培养方式,青少年足球建设关键是要落到实处。、体育部门、足球界、学校和全社会都要重视这项工作,要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个项目,才能形成良好的足球氛围,最终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
从头开始,落到实处,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而言,可谓金玉良言!
关于中国足球的这个系列专题,在反思了一系列现象和问题后,我们的思维最终必须有一个落脚点。也就是说,从多个角度探讨了WHAT和WHY之后,现在必须要讨论的是HOW:下一步该怎么走?
最近两年,关于“中国申办世界杯”的构想一次次被提及。在中国足球整体陷入冰河期的大背景下,这是唯一能让球迷有所期待的话题,虽然这个期待看上去也遥不可及。但是,中国足球现在并无底气申办,而且申办世界杯也并非拯救中国足球的良药,乐观预计,它也只能成为中国足球改革的一股巨大动力。
2008年是全世界的体育大年,更是中国百年难遇的体育大年,因为有北京奥运会。但奥运会之后呢?许多人都希望有全新的寄托,于是申办男足世界杯成了许多人的梦想。最近两三年中,国际足联布拉特每次来中国,都会被问到有关申办世界杯的话题。瑞士人都会公开表态,他支持中国申办世界杯,并且相信中国能办好世界杯。
没有人会把布拉特的应景之辞当真,因为人们后来发现,布拉特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说这样的话。但是,中国人仍然有申办的梦想,这个梦想也产生得理所当然: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体育发展水平、体育设施状况、社会发展需要,都应该也可以申办世界杯。亚洲已有日韩在2002年合办过世界杯,下次再回亚洲,最合适的也是中国。
连赞助商也这么想。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双料赞助商阿迪达斯公司的陶金,他就告诉记者:“奥运会办完,毫无疑问中国体育的下一个大赛就是世界杯。我认为,中国足球完全有必要考虑2022年或2026年世界杯的申办工作,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对于足球这项运动来说,由创造和发明了古代足球运动的中国来承办一届世界杯,是一个很有意义、也非常有必要的战略设计。”在经济腾飞的推动之下,很多城市在硬件设施方面具备了主办世界杯的全部条件;1991年和2007年,中国还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杯女足赛,这些让我们有申办世界杯的底气。
可最大的问题(也许是唯一的问题)是,以中国足球的状况与水平,能支持它来申办世界杯吗?或者说,一地鸡毛的中国足球,有必要申办世界杯吗?
中国男足的世界排名,过去两年一度跌到100名开外,最新的排名也才第83位。在世界杯近百年历史上,从没有过如此弱小的东道主。而中国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则是3战皆败进0球失9球的难堪战绩,FIFA想必也不想制造一个史上最烂的东道主。而中国的联赛同样低迷,近两年虽然球黑哨不再泛滥,但人气和水平仍然每况愈下。
因此,对中国足球来说,申办世界杯只能是一个美妙的远景,还不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管是申办2022、2026或是2018,都只能想想而已。重要的是将自身的工作做好,足球水平和足球氛围得到提升,国家队和联赛齐头并进,这是申办世界杯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有圈内人士形象地说,“现在中国足球要做的,是要先把池塘修好,然后放进干净、高营养的水,再放进鱼苗。鱼儿在好的生存环境中,必然会健康成长。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其实还是我们的体制改革不彻底,造成现在八匹马往八个方向乱撞的结局。如果要申办世界杯,我们必须要进行真正、彻底的足球改革,让职业联赛健康起来,让俱乐部的经营规范起来,让球员的生存土壤肥沃起来,让青少年球员更多地参与进来,然后我们有、有目标、分阶段地去进行规划和准备。也许4年之后,中国足球就可以真的挺直腰杆去申办世界杯了。”
不管是不是为了申办世界杯,中国足球都需要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中国,足球改革不可能自下而上,只能从顶层开始,甚至可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选对掌门人——一个专业内行、知识现代、管理科学的掌门人。
对于中国足协需要怎样的当家人,圈内早有认定,“首先,他要有点足球基础,至少清楚足球项目和其他项目同步发展的困难和不同。他不需要是真正的足球专业人士出身,但至少要懂得足球运动的一些客观规律;其次,他要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最好是有在国外受教育的经历。这样可以帮助他认知足球在世界上的地位,清楚中国足球的差距,然后找准定位准确出击;第三,他必须懂得一些企业管理知识,知道如何把足球商业化经营当成企业管理。”
职业联赛的三任足协掌门人各有千秋,但都不算成功,也都没有得到好评。王俊生是专业出身,主抓竞赛和项目管理还算内行,但江湖习气过重,对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也稍有欠缺;阎世铎上任之前是总局法规司司长,领导任命他的目的性也比较明确,就是完善“没有规矩、管理混乱”的中国足球,可惜阎在任期间的很多政策和改革,被证明是瞎指挥、乱弹琴;谢亚龙上任有浓重的奥运背景,他本身转道足球也有明显运作的痕迹,事实证明,外行管理一个项目,无论你本身是否真正有能力有抱负,都很难找到中国足球问题的症结。再加上受奥运战略的掣肘,最终被圈内圈外排挤也成为事实,执政失败也成为必然。
2008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足球这个项目,本身不是奥运夺牌大户,甚至连奥运夺牌点都很难维持,从体委系统完全脱离实现社会化市场管理,不失为一种可能。这样至少可以避免一点——中国足协最重要的管理者由一个完全不懂足球项目的行政官员来承担。
下一步中国足球改革的第一步,首先任务应该就是选对掌门人。如果能够在全国足球代表大会上,由圈内人士共同民主推举并选择真正的适合中国足协的管理者,这是最好的结果。可这种设想在现行的体育体制之下,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而即使真的民主选择产生,如果没有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真正放权,也很难实现足球项目的彻底职业化和真正改革。
选对掌门人只是第一步,中国足球的改革最根本的工作还是足协自身的职业化。中国足球要找到正路,足协改组在先,联赛改制则须紧随其后。足协的功能也当有所变化,联赛这一块应尽可能放权给中超委员会或职业联盟。
对于中国足协管理联赛能力低下的怀疑,从职业联赛最初一直持续至今。比如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处理问题情绪化严重,且方式和标准不一,管理联赛人治化痕迹浓厚等。而最受球迷和媒体诟病的,则是对“赌黑”现象的无能为力。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足协的未来工作定位应是主抓青少年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协调并监管各级国字号球队的备战和组建;而在职业联赛的管理环节上,足协应该放权给中超委员会,或未来可能成立的足球职业联盟。也就是说,足协需要从以前的管理者和主导者地位,逐渐转变成一个职业联赛服务、协调机构和监管部门。这种足球管理模式,是如今世界足球发展潮流中,最实用也是最流行的方式。
在经营方面,足协同样需要改革。职业联赛初期,足球产业的赞助市场相对混乱,商家投资也相对盲目,这时只要足协有专门的经营人员或招商机构,就能完成基础的招商工作。但职业联赛14年之后,赞助商对足球项目已缺乏信心,对足协主导的职业联赛发展也有了诸多怀疑,此时就必须有更为专业的经营团队和管理团队,来把持职业足球的发展方向。中国足协如果不想中国足球在自己手中被活活玩死,就一定要给职业联赛的主体——投资人和俱乐部以真正的话语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掏钱做“公益事业”。
很多人在探讨“职业足球联盟”在中国建立的可能性。但即使这样的结构能建立,我们也需要真正的一些合作者和合作项目,光凭足协自身的运作能力,这个项目继续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现实中中国足协的合作者是盈方、阿迪达斯和中超公司,国奥队主教练杜伊实际上也是中外合作的项目之一,盈方主要负责中国之队,阿迪达斯则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中超公司则是“足协主控”的一个经营职业联赛的公司,下属的合作伙伴还有耐克、金威啤酒、央视、搜狐体育等。仔细考量一下这些合作者,除了媒体合作伙伴、体育品牌及与足球相关消费品外,我们外延的合作者几乎是一个空白。
现在的中国足协,不只是联赛的经营不力,国家队的经营同样失败。从1993年选择IMG开始,后来的ISL,再到现状的盈方,除了IMG合作还不错之外,其他的合作都出现了问题。如果中国足协没有意识或者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及对待合作者的态度,下一次合作失败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像这次世界杯冲击失利,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为,足协抛弃了更能带来直接利益的亚足联开发公司,而选择盈方,这是足协“为钱所制”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并不是一定就要选择亚足联公司而放弃盈方,关键是这种谈判的方式很不职业。你掌握双方的低价去追逐最大利益没有问题,但不能因此而伤了和气。在生意场上,一旦只剩下两个竞争对手,你最好坦诚布公地去沟通,而不能搞小动作,最后弄得大家都很不开心。像中国足协这种做生意的烂招,被揭穿后是可以被业内人士完全抛弃,甚至有人故意设局‘黑掉’的。无论是现实利益还是长远利益,最重要的一点,你不能让合作伙伴吃亏你却赚大便宜,这样的合作不可能长远。和盈方合作这件事,足协犯了好几个错误,第一是太看重钱,对既得利益看得过重;第二是谈判方式有些低劣;第三是抱错了大腿,就像娶媳妇,不要以为有钱家庭的闺女就好,她的性格、适应能力,还有是不是原意一起过日子,这些都比金钱更重要。”
“职业联赛14年,却造就了职业化程度最低的中国足协。俱乐部经营不好可以破产、转卖甚至倒闭,球员可以因为打球被三停、挂牌甚至废掉,职业教练可以在一场比赛后立即下课;可中国足协这个机构,以及这个机构里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却可以在职业联赛的熔炉中安坐如山!所以要想挽救中国足球,足协也必须完全走向市场,他们的职业化改革是必须要走的过程,否则职业联赛如何改变都没有用!足协工作人员办事能力拖沓、管理水平低、效率不高、官僚作风横行这些问题,也不可能在目前的机制之下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一位体委系统退休干部的一些话,一言击中要害。
足球改革当自上而下,上自中国足协,下就是职业联赛。中超联赛需要改革之处自是很多,难以赘述,但眼前很重要的一块是电视转播的困境。
从欧洲足球发展的轨迹来看,没有电视直播的参与,职业足球很难获得经济效益上的突破,从而制约联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现阶段,依然只有电视这个工具,能够无限度地扩充一场足球比赛的传播价值和经济效益。而中超的电视转播一年比一年低,从足协到各俱乐部一直都认为是央视这个“特殊的电视台”,导致了他们电视直播版权费用的难以突破。可实际上,制约中超电视收入水准的,其实还是低水平的职业联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低水平的比赛使得电视转播不值钱,而电视转播费低廉更加制约联赛的发展。
2007年,天盛欧洲足球频道用5000万美元的天价,买断了英超在中国大陆的3年唯一直播权。英超降级的德比郡俱乐部,上赛季依然能够得到3400万英镑的电视转播费分成。而中超俱乐部呢?每年从中超公司那里获得的电视转播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7年,中超联赛共有2家全国性转播平台(东方卫视,CCTV-5)、12个省级转播台、12个市级转播台,累积收视人数达到1.44亿,为中超联赛以来最高,可俱乐部依然是不能从电视转播费里分得更多钱。原因很简单,中超的电视转播越来越贬值,有人敢花5000万美元买三年英超,却没有人愿意花1000万美元买三年中超。
事实上,中超虽有上述26家电视机构在参与转播,但真正付费给足协的,只有央视和上海文广。加上新媒体合作伙伴搜狐每年提供的150万元,中超电视版权总价值也就在3000万元左右,这个数值比英超最差俱乐部的电视分成都差得远。问题到底在哪里?当年央视死守联赛价格底线时,时任体育频道总监的马国力曾说,“第一,我不能为足球开一个大口子,中国体育有太多的项目要扶持;二,中国足球联赛的价值的确不高,说白了,这个赛事还不值钱。”
1995年1月1日成立的央视体育频道,当年因为直播足球联赛而品牌受益,加上央视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目前CCTV-5(现奥运频道)占据了整个体育赛事的80%以上。但在CCTV-5诸多节目和赛事直播中,中超的直播很多时候都排在10名以外,特别是在有姚明和易建联参赛的NBA赛事直播面前,中超联赛已经不再是央视体育中的宠儿。
2008年,全国有50家地方频道和10个付费体育频道(包括网站)在播出NBA,而实际上,足球最红火时应运而生的42个地方体育频道现在已经缩水到20家左右。以前的很多体育频道,已经在地方被生活频道、频道兼并或者挤压,但即使这样,还能出现50家地方频道直播NBA篮球赛事。而且在地方体育频道,篮球节目的收视率和经营情况都比足球好很多。辽宁体育频道每年要付给文广集团大约70万元的中超直播版权费,可在实际的营运中,辽宁台播出辽足一个赛季的中超,也挣不回这区区几十万元;但是直播辽宁男篮的CBA赛事则完全不同,不仅是赞助商踊跃,招商容易,其火爆的现场气氛和直播时的互动程度,都让中超直播难以望及。
此外,中国足球人士自身也不珍惜电视直播。欧洲很多俱乐部都会在赛季前搞一个球员的“媒体培训”,就是培训职业球员如何善待媒体和正确对待电视机构,特别是如何与电视媒体配合做好直播,这已经成为其必修课。欧洲足球直播时间跨度很长,经常是赛前一小时,赛后一小时,需要大量的球员、教练、工作人员、球迷的默契配合,可以说现代足球其实就是“电视足球”。可这种理念在中超完全没有市场。作为联赛的主播台,东方卫视曾在直播中超之初做了大量的工作,可很难得到球队和球员的支持。负责中超直播的刘勇说,“中国球员在直播时的电视概念太差,也非常情绪化,他们永远会认为自己是职业联赛的主体,高兴时陪媒体聊聊,不高兴时把直播话筒直接推开。赛事组织者也让我们很头疼,比如每晚19点30分的比赛,正常情况下19点25分必须出场,然后是升国旗、合影等仪式,电视机构则在这几分钟内要完成上字幕、出赞助商广告、嘉宾简单访谈等节目。但目前很多比赛都不准时,经常是19点28分才出场,咱们一点约束力没有。这种足球直播的状况,怎么可能让联赛的电视价值得到提升呢?”
这就是现实:如果电视台不能从直播中超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那么中超的电视版权费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而如果联赛质量依旧在低水平,混乱不堪中沉沦,职业足球在电视环节上的突破将是一种奢望。
你觉得通过什么手段,国足可以踢得更好?
足协老爷们比较喜欢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管是更名还是U23,或者为国足让路、奖金刺激,这些都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极易崩塌!其实中国人模仿能力特别强,多去看看欧美足球强国是怎么做的,然后照搬就行了。可惜咱们的孩子,足球不过是啦啦操道具!
莫德里奇的故事很励志,一个在巴尔干半岛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放羊娃,愣是成长为金球先生;绿茵场移动的长城坎特,1998法国世界杯的时候,还在掏垃圾桶;即便是范迪克,当初也不过是一个小店里的洗碗工,更不用说在贫穷的南美,没有几个巨星不是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
但是,中国的国脚,有几个人来自城中村,又有几个经历过生活的磨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在中国,踢球是需要很多很多钱的!成才的几率又是很小很小的,15、6亿人,才32人集训大名单,整个中超中甲加起来也不足2000人马!不客气地说,中国足球就是几个有钱人的兴趣爱好!家里老人常说:富人靠读书,穷人靠喂猪!哪有踢足球的份儿?看看收费较低的鲁能足校,你家孩子有机会么?
足协老爷们要想真心让这个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开花结果,就得想办法让孩子们有球可踢,随时能踢。怎么办呢?记得当初读范迪克的故事时,范迪克参加俱乐部的训练比赛是有工资的,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但中国的足球青训,据说除了徐根宝足球基地和东路的足球小将,其他足球学校都要收费的,价格嘛,比私立学校贵得多!即便是广州恒大、山东鲁能,那学费肯定比孩子们上高中贵得多!谁还愿意去踢球呢?九年制义务教育不香么?
怎么办?很简单,足协老爷们只要把足球交给市场就好,平时没事多研究下欧美足球市场的运作,然后引导足球俱乐部进行市场化运营,让俱乐部有造血功能,让足球人才在市场上流动起来,产生价值,自己养活自己,甚至还能贴补家用。让家长们觉得踢球是有前途的,愿意送孩子们去踢球!十几亿人,还愁找不出11个足球天才么?您说是不是?
这一次就尽量多给与鼓励吧!还有空投一位球迷教练都认可有经验,有能力的守门员或许能有不错的战绩……最关键时刻给予一个人荣誉,是现在最好的提升运动成绩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你好,我是足坛之声,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到点上了,怎样才能让国足踢的更好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制把足球纳入高考。这样一来,所有家长都不会再认为踢足球是浪费时间,甚至会鼓励孩子去踢足球。不仅可以涨分,也可以锻炼身体。这样,每年几百万的高考生都会踢足球,那么选材面是不是大了?
第二、扩大足球影响力。看看国外球迷看球多疯狂,而国内虽然也有不少人看球但显然不如国外那种热爱。不要说是因为国足踢的不好,国足不看可以看地方俱乐部的中超比赛啊!形成狂热的球迷文化,中国足球才能真正起来。
第三、做好国脚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培养。不管是U13也好,u15也罢,一定要培养每个球员为国争光的荣誉感。这样,他们才能在球场上全力以赴,争取赢得比赛。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你觉得通过什么手段,国足可以踢得更好?
这个问题对于来说是经常回答的问题,国足唯一可以踢得更好的手段就是模仿,模仿谁?答案是:先日本、后西班牙!
亚洲人的身体和架构只适合模仿日本的手段,日本就是模仿西班牙等传控足球,他们就是靠着不断的控制足球,让自己节省体能,越踢越有劲。如果我们国足还继续走英超风格,那么,就让足球天上飞,人在地下跑吧,折磨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中国观众。
任何一件事核心都很简单,必须先找对正确的方法,才能前进,才能进行其他的事情,方向错了,方法错了,那就会越踢越差,越踢越累。传控足球这几年模仿的比较早的是核弹头的球队,乌克兰足球就是用了我说的手段。
乌克兰虽然给大家看起来,这届较为失败,不过他们仍然在坚持传控足球,只是相对比较下他们比较狼狈,不过乌克兰用传控足球已经大步向前走了。
手段一,就是传控足球战略方针,决不能改变!
手段二,加强球感训练,接着是体能训练,然后是借助美丽的传控足球渲染国人,大力发展下一代!
绝对没有其他的办法,都是扯淡。梅西说过一句话,像那么踢球就是在浪费时间。
明白了吧!兄弟们!
1,应该是取什么措施,而不是通过什么手段!现有的国家队绝大多数球员在技术方面属于已经基本上定型了的。
2,唯有在拼搏精神,体能,战术配合和执行力方面,以及场九十分钟的专注力,最主要的是核心球员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并传导给队友!
3,李铁在广州恒大师从里皮,又在武汉实践几个赛季之后,此次执教国足打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四十强赛小组赛佰四场比赛得到了一个十二强赛资格!
4,国足有进步,有改变,有配合,有精气神,有拼搏精神,这种变化的过程与结果都是李铁与国足队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5,至于在十二强赛当中能否有更出彩的表现,就看国足全体成员能否更上一层楼了。面对强队日澳沙阿越五支队伍,李铁与队员们的有信心认真打好每一场比赛!
6,这个态度显然比较令球迷满意!从上到下对李铁和国家队的基本认可是让国足全力以赴打好比赛的动力和保障!足协已经与李铁签约至2026年,延续性是及时的!
7,我们有理由相信李铁及国家队能打出好成绩,更相信国家队比四十强赛时踢得更好!
祝福李铁与国足取得开门红!
如果只限于22年世界杯,那只能就现有的菜来做饭,那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团队竞技最重要的是团队的默契配合以及球星的一锤定音作用,看看40强赛,国足集中了所谓国内最好的球员,但比赛中默契配合程度都不高,特别是配合上相互之间还是十分陌生,失误很多,幸亏三个对手实力太弱,才没有造成国足的失败,12强赛,个个团队能力都比国足高出很多,如果国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再在配合默契上再出现问题,那对手就很容易抓住击垮国足,就目前国足球员来自各个俱乐部,但仅靠几个月的演练想达到十分默契基本不可能,个人感觉还是要以一些能力强又相互配合多年的球员一起踢才有可能少犯错和不犯错,谁都知道恒大俱乐部无论球员能力还是配合默契程度,在国内应该还是最好的,其他俱乐部是有很好的球员,但能力上只能说跟恒大球员相差不大,不是不可以相互组合,关键是遇见强队,无法保证默契度,特别是防守,稍微有点配合失误,那就是致命的,所以,我一直急呼李铁,就用恒大防守线,其他俱乐部优秀后卫做替补,恒大整条防守线在国内还有什么组合比的现有恒大防线,硬要加人一两个所谓优秀后卫如何解决默契配合问题,要知道恒大防线是经过多年亚洲赛场千锤百炼的,恒大球员对这些对手也是十分熟悉以及在心理上极具优势,这种心理优势有时是决定性的,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让恒大的张琳凡和洛国富改踢主力后腰,有这两个人的中场拦截和扫荡,可以想象亚洲各队想要通过中场就肯定不会容易,只有这样的球员才能让国足腰杆子强硬起来,国足前锋无论武磊还是规划球员哪一个不是经过亚洲赛场检验的,完全可以跟强大对手一博,不会处于下风,所以,只要解决后防的默契配合以及解决中场硬度,国足进世界杯绝对有可能,如果非要搞平衡,每个俱乐部安排一两个凑合成所谓的团队,能赢球吗?有谁觉得其他俱乐部的优秀球员就一定比恒大相关位置人员更强?没有吧,最多持平,那默契度有比常年一起踢球的恒大防线默契吗?肯定没有,所以解决防线默契,解决中场硬度就够了。如果说国足将来,只有依靠高质量的青训,绝对不是现在表面的虚青训,那是害死人的
唯一答案尽量多归化外援,进入世界杯带动民间普及孩子参与喜欢才是唯一解药。
如果派2018年当时的中超外援组织一支球队参加亚洲杯,不出意外获得亚洲杯冠军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亚洲足球水平相对落后,比赛攻防转换速度较慢,国足有时也能和韩国、伊朗这样的球队掰掰手腕,中超外援之前大多在欧洲效力,脚下技术非常好,身体也十分强壮,如果参加世界杯至少能够小组出线,毕竟有不少球员仍处于当打之年,即使放在欧洲足坛也能有一席之地。
2018年当时俄罗斯世界杯32强的23人名单一共涉及736位各国国脚,五大联赛当仁不让地成为五大世界杯国脚输出联赛:英超124人、西甲81人、德甲67人、意甲58人、法甲49人。这里着重要说的是英超和意甲,英超一家世界杯国脚拥有率就达到16.9%,这个比例十分惊人,这也能解释为何英超版权连年创纪录;意大利队没出线意甲仍贡献58人国脚,数字也很惊人。
中超和丹麦超为世界杯贡献的国脚一样多,中超有多达8位世界杯国脚,排在所有联赛的第20位。俄罗斯世界杯,共有9名中超外援出征,9人均在小组赛获得了出场机会,其中有5人随各自球队晋级淘汰赛,其中比利时更是杀入四强。9名当时的中超外援是维特塞尔、卡拉斯科、奥古斯托、马斯切拉诺、冯特、金英权、米克尔、伊哈洛和托西奇代表比利时、巴西、阿根廷、葡萄牙、韩国、尼日利亚和塞尔维亚参赛,其中维特塞尔、卡拉斯科、奥古斯托、马斯切拉诺、冯特5人随队打进淘汰赛,创造参加淘汰赛中超现役外援人数的新高。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归化,不过,对目前的这支国足来说,归化并不成功,在我看来,没有拿下两人,是本届国足最大的损失。
一是特谢拉。特谢拉在去年帮助苏宁夺冠后,一下子也把自己推上了焦点。其时,特谢拉与苏宁的合同到期,其本人也想留在中国,以归化的名义,拿一份高薪合同,具体高到什么地步,怎么也得比肩高拉特吧!但可惜的是,此时国足的大环境已经不提倡归化了。程序员上来后,对非血缘归化并不怎么感冒,而且,他与恒大的关系闹的也很僵,此前,归化都是恒大在大力操作,出力出血。而今,对于特谢拉提出的高薪,其他球队就是有心也是望而却步。
其实,这个时候足协着眼于国足出线的话,应该出面协调相关俱乐部拿下特谢拉,但那时足协,当了个缩头乌龟!
二是伊沃。看看目前国足后腰上没人可用,就知道伊沃对于国足的重要性了。这事也很是可惜,本来那会建业和伊沃也都有意归化,可是足协那边把口子堵上了,嫌弃人家老,觉得没必要,这纯属扯淡,伊沃虽然年纪大,但至少再踢个三四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最后这两个都没有来,试想,国足目前的阵容再加上特谢拉和伊沃会有多美!
所以,国足想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只有归化这一条路,我觉得国足接下来可以认真出个归化方案,建议从娃娃就开始归化,比如在青年联赛里可以允许俱乐部去归化年青球员,等这部分年青球员成长起来了,也可以代表国足出战了,简直无缝衔接!
但是,足协是不可能这么做的,他们会继续强调青训的重要性然后继续押宝大赛,周而复始,然后国足依然故我!
当国足能做好以下几件事的时候,出头之日指日可待:
1、净化环境 没有一个好的行业环境,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不过这个在中国做起来比较难,这需要各方面的体制改革进行配合,必须要下很大的决心。而恰恰就是这个决心,在中国包含的太多的暧昧;
2、正视自己,戒骄戒躁 每当有一点成绩,不但行业自身膨胀,媒体也煽风点火,牛皮吹的满天飞,似乎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一战成名、功成名就。一直抱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中国足球谈何发展?
3、合理分配,论功行赏 例如不进球就从上到下不发奖金,只有底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象现在这样勇夫懦夫、有功无功一律乱赏,皇帝,日日笙箫。长此以往,国足一定会把原始的那一点点上进心也消耗殆尽,剩下的只有球迷的眼泪;
4、善待球迷,知恩图报 没有球迷,足球连个屁都算不上!球迷才是足球的衣食父母、才是足球存在的唯一理由。好好善待他们,让球迷高高在上吧,把自己的不可一赶紧收起来。另外,足球这个行业如此富裕,在物质上也好好回报球迷们吧,该免票就免票,哪怕发给现场球迷每人一瓶水,他们的心也是甜的。因为,最可爱的球迷是最容易知足的,而不知所谓的“球星”才是最贪婪的。国足啊,快醒醒吧,球迷们会回来的,你们也会强大起来的(很遗憾,这里无法用“再次”这个词语)!到那时,世界杯的大门才会真正向中国打开,而中国的球队和球迷,也才能真正的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面前!
目前问题我觉得有:
1、选人机制不完善;
2、国民热情不够高;
3、国民体质因素不适合;
4、联赛制度弊病太多;
5、人多不代表精英多,只是出现精英概率高而已
中国乒乓谁都无法拚比的是灵巧枝艺,而足球比的体能个人和团体配合一转眼特殊体能艺运。中国人数质拚命踢球没几个,何虽在任何 体育 项目上都去夺冠。除非整体力量一致巧力战胜对方。
介绍一下欧洲的篮球联赛与豪门球队?
欧洲篮球冲击NBA(下):认识一下欧洲联赛和ULEB
刻薄了欧洲的篮球市场一顿,还是认真来判断一下欧洲联赛的现状:
短期来看,欧洲的篮球市场开发仍然有相当的路要走。
篮球在欧洲主要经济体德、英、法都不是主流运动;可以说欧洲最大的篮球市场是三块: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罗斯。前南地区球队有良好的人才储备,但是缺少巨额资金的支撑,尚不能从经济角度和前面这三组市场相抗衡。有钱的没人场,有人的没钱场是第一个先天问题。
第二个先天不足是足球联赛对体育市场的巨大统治力。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别忘了大树底下也不长树。
此外,从足球联赛的经验看,金元政策时常导致一些弊端,从初级的弱小俱乐部生存问题到违规操作。但欧洲的篮球联赛有着深刻的传统欧洲联赛的金元政策烙印。
欧洲顶尖的联赛是类似于足球冠军联赛的“欧洲联赛(EuroLeague)”,去年欧洲联赛决赛的观众人数为13480,而根据Ball In Europe提供的欧洲联赛2007-08赛季观众人数数字,24支欧洲联赛参赛队伍中有3支的上座人数在10000人以上,最高的特拉维夫马卡比观众人数保持11000人的满员。不过与此同时,有多达13支球队的场均观众人数不足5000人,堂堂AJ米兰(Armani Jeans Milano)的场均观众竟然只有2364人。24队总的平均值,5777人。该网站还给出了单纯统计当赛季16强球队之间对阵时候的场均观众人数,结果是7300.3。根据wiki资料,06-07赛季西班牙顶级联赛ACB的场均观众人数是6763,介于两者之间。
作为对比,NBA的观众人数在07-08赛季的总平均值是17396人,[b]WNBA在2007赛季的场均观众人数是7742[/b]人。
这还是欧洲联赛成立以来上座率不断攀升的结果。也许有些球队是限于球场规模无法提高观众人数,不过根据这份调查结果,24支球队中只有马卡比是上座率100%,何况,就算是场馆让欧洲联赛观众人数不足,至少也说明球队还需要大规模兴建体育场吧?欧美情况不同难以对比,不过在超音速等球队的场馆纠纷中,在美国兴建新场馆的投资额度大概在数亿美元(超音速老板贝内特向西雅图市要求的新球馆兴建费用是5亿美元)。
因为查不到欧洲联赛的转播权收入等数据,对于欧洲联赛的转播市场难以估计。只知道根据ULEB的官方网站,该欧洲联赛在欧洲主要国家都有转播,转播覆盖率和上座率一样,也是逐年上升。
当然,欧洲许多球队可以依靠一些行为或者其他因素获得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援,从而为球队花钱、发展提供无穷动力。典型例子如从来不怕花钱的西甲双雄,还有俄罗斯联赛花出去的沾满石油的卢布;马卡比几乎是以色列全国的主队;在欧洲最能花钱的联赛中,只有意大利和希腊联赛的强大经济来源不是特别明确。
(从长远来看,等到欧洲联赛可以和NBA较一日之短长的时候,这些“有欧洲特色的球队”所具有的破坏力是惊人的。NBA出于纯商业运作而规定的工资帽和交易规则固然是行之有效的优秀措施,但是不会有哪支欧洲的豪强球队会喜欢受到这样的约束。欧洲联赛,从曾经辉煌的意甲到现在最成功的英超,都是信奉高投入,拼工资和转会费的弱肉强食模式的联盟,依靠庞大的俱乐部基数来维持俱乐部之间的生态平衡。其结果大约相当于林肯轿车去撞悍马,不会有太好的下场。——不过这并不是目前要面对的问题。)
现在该说第二句话了,真正威胁NBA的事情,正在欧洲悄悄发生,并且和轰轰烈烈的挖角新闻没有太大关系。
欧洲的篮球联赛,由于其庞大俱乐部数量、历史久远的俱乐部传统,尤其是豪门俱乐部的传统、在足球联赛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事实上具备杀入篮球市场的能力,问题只在于他们能否健康顺利发展,和能否克服自身弱点。
至少,ULEB在试图创造一种成功的联赛模式。
和控制欧洲大陆国家队以及俱乐部赛事的欧足联UEFA不同,现在主办俱乐部赛事的ULEB并不是FIBA的下属单位,它最早是欧洲若干豪门俱乐部主导的小团体,情况非常类似足球的G14集团,只是加盟者不是个别俱乐部而是各国联赛。比G14的,是ULEB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欧洲俱乐部比赛中的优势地位,最终迫使FIBA放弃了对欧洲俱乐部篮球比赛的控制(不过随着时间推移,FIBA的影响力再次渗透到ULEB举办的比赛中来)。因此大体上,欧洲大陆的国家队比赛由FIBA Europe组织,ULEB组织的都是俱乐部比赛,包括顶级的EuroLeague和次一级的欧洲联赛杯(EuroLeague Cup,类似联盟杯)。下赛季开始,ULEB将重新和FIBA合作,EuroLeague Cup重新将名字改回(EuroCup),并成立第的联赛EuroChallange。
到本赛季为止,ULEB旗下的比赛规则是一种奇怪的综合体。类似于足球的欧洲冠军联赛、联盟杯等比赛,欧洲联赛和欧洲联赛杯(下赛季)取对每个成员国分配比赛名额的方式。不过因为最初是若干豪门球会的联合体,ULEB的名额分配更复杂,更偏重豪门球会一些。每个国家都有“签约球队”固定占据本国的一部分欧洲联赛名额,例如西班牙每年有4个参加欧洲联赛的名额,其中两个归签约球队,另外两个才按照联赛成绩确定。签约球队和欧洲联赛之间的合约3年一签,除非当赛季在本国联赛中的排名在后半区,否则就确保自己的欧洲联赛参赛名额。
今年7月11日,欧洲联赛CEO贝尔托莫宣布了新的欧洲联赛方案,按照这个方案,从09-10赛季开始,欧洲联赛将成为“真正欧洲的联赛”,包括将有16支球队依据其成绩可以拥有长期确定名额;同时所有国家都将有可能拥有或者增加参加欧洲联赛的名额。贝尔托莫称“稳定、与战绩挂钩以及开放式联赛”将是欧洲联赛的新特质。
新欧洲联赛的初步规则:
1 16支球队将得到长期合同(称为A级许可证),但是如果成绩排名16队末尾,合同终止。这组每年将有1支球队失去许可证,并有一支球队递补进入(这部分像是联赛升降级制度)。而所谓成绩排名是综合考虑过去三年间球队在欧洲联赛和(相当于足球的联盟杯)战绩、转播市场、球场上座人数等三方面确定(这部分显然借鉴了足球冠军联赛和联盟杯的名额分配制度,但增加了市场内容)。一个国家的联赛最多只能有三支队伍拥有类似的许可证。
2 所有欧洲国家联赛将根据其成员在欧洲联赛和杯赛的成绩以及市场潜力进行排名,对于排名靠前的至少7个联赛,颁发B级许可证保证一个参加欧洲联赛的资格。该许可证同样根据过去三年的综合评分而每年进行末位淘汰。
3 的冠军获得一个下赛季欧洲联赛的席位。
4 所有参赛俱乐部都应有10000个以上的座位的体育馆作为主场。或者有带5000个以上的座位的体育馆,并且在三年内有建设新球馆的。
5 2009-10赛季第一批A级许可证的获得者必须是自从2000年欧洲联赛开办以来,打过至少四个赛季的欧洲联赛的球队。第一批A级和B级许可证确定后将保持三年不变,到2012-13赛季开始,每年按规定进行末位淘汰。
这样的变化很有必要。欧洲联赛开战已经10年,成立之初确定的固定式欧洲联赛名额分配到现在已经成了笑话。财大气粗的俄罗斯联赛只有一个参加欧洲联赛的名额,今年一口气收下加巴约萨和德尔菲诺的俄罗斯联赛第二名希姆基(Khimki)队实力虽强,可是因为中央陆军一直保有欧洲联赛参赛资格,只能年年打欧洲联赛杯的比赛。
同时,欧洲传统联赛没有准入门槛的惯例对于一个联赛的整体包装和出售也是巨大的伤害,固然开放的赛事组织模式最为公平,但完全开放的比赛也很难形成鲜明的整体形象。过去足球一直是取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模式选择出精英俱乐部,形成最后的高水平比赛(分级的联赛、分阶段的欧洲冠军联赛和联盟杯);但是既然这种名义上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半封闭(豪门和富豪球队把握了最高级联赛的主体)的赛事,为什么不干脆制定一个半封闭的赛事体系,从而取得规范俱乐部行为、树立整体品牌形象的好处呢?
所以,原则上,新的欧洲联赛和改革前一样,仍然是传统的冠军杯/联盟杯模式与豪门联合体的封闭联盟模式的嫁接体。但是这是一个更合理,更开放、更符合FIBA的会员国平等原则,并且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联赛包容性更好的规则,充分显示了ULEB的勃勃雄心:既要有NBA式的高加盟门槛,又要充分利用全欧洲的篮球。ULEB从一个豪门小集团在向一个真正的欧洲篮球联盟在转化。
(多说一句,ULEB和FIBA的争夺、分裂和融合侧面可以说明G14集团如果能坚持下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当然,并不是有好的开始就会有好的结局,欧洲足球联赛现在只有英超取得了经营上的巨大成功。从扩建球场开始,ULEB才刚刚上路。不过,一个有目标,有的组织,比几个天才的个人所能办到的事情要大得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